施耐德電氣CEO趙國華亮相 CDF之聲:數字化與合作互信是應對危機良方
中國北京,2020年7月9日——近期,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以“我的2020”為主題,匯聚全球頂尖學者、企業家和行業領袖,向國內公眾和國際社會分享對疫情影響下的中國和全球局勢洞察,暢談對經濟刺激、技術革命、國際能源等議題的思考。
作為全球500強企業之一,施耐德電氣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趙國華(Jean-Pascal TRICOIRE)應邀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CDF)特別節目“CDF之聲”,分享化危機為機遇的兩大心得:運用數字化技術提高業務韌性和效率,以及與本地伙伴攜手合作。
數字化應對四大挑戰
對企業而言,疫情如同一場大型突擊考試,帶來了多重考驗和新的需求,包括如何保持業務的連續性和提高韌性,如何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在趙國華看來,數字化正是解決這些挑戰的良方。“數字化一方面能加強系統的韌性,另一方面又能提高效率和促進可持續發展,大大提升了企業對抗不確定性的能力。”
首先,數字化助力業務遠程化。面對封城,在人員不足或不能到場的情況下,企業通過遠程監控和運維,保持了業務的連續性,實現了“停工不停業”;
其次,數字化增強業務韌性。為應對需求的波動,依托設備的互聯互通、分析服務,提前預測風險,實現有針對性的運維。而最薄弱的環節決定了系統的總韌性,因此全方位的數字化非常必要;
另外,數字化提升效率。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企業需要降本增效,而數字化則可以幫助他們提高生產和運營效率,提升競爭力;
最后,數字化助力可持續發展。疫情引發了對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反思。對企業而言,可持續發展正在成為必選題。數字化通過精準測量和優化,降低碳排放,從而提高企業可持續發展水平。
而作為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的專家,施耐德電氣通過部署數字化方案,助力提升客戶應對疫情的能力。例如,寶鋼集團與施耐德電氣合作打造的全球首個無人值守智能車間,既降低安全風險,又提高了15%的生產力。 對于施耐德電氣自身,數字化轉型的效果也非常顯著。今年,施耐德電氣在Gartner的供應鏈25強榜單中處于全球第4位,五年間上升了30位。排名的快速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數字化技術:通過智能化、可視化管理供應鏈各個節點,顯著提高了訂單與收貨的可預測性及可靠性,生產效率提升了5-10%,能耗降低8%。
互信合作 共生共贏
趙國華還表示,這次新冠病毒危機讓施耐德電氣再次感受到以信任為基礎的合作關系非常重要。“我們發現,同時擁有本地賦能和互信合作的地區復蘇更快。” 趙國華表示,“只有和本地合作伙伴、客戶等攜手,結合數字化和現場的方式,才能更好地應對危機。”
在復工復產過程中,除武漢之外,施耐德電氣中國的其他工廠和物流中心都在一周之內恢復了生產。不僅如此,1400多家供應商復工復產時間也比市場整體水平提前了三至四周。這一好成績離不開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也是施耐德電氣和本地“朋友圈”緊密合作的結果。
趙國華表示:“一直以來,施耐德電氣都積極擁抱數字化,與本地伙伴互信合作,這兩大良方是我們提高業務韌性、實現高效和可持續雙贏的關鍵。未來,我們希望繼續分享在數字化等方面的經驗,攜手合作伙伴,共創一個更有韌性、更可持續的世界。”
關于施耐德電氣
在施耐德電氣,我們相信,獲取能源并利用數字技術是人們的基本權力,我們賦能所有人對能源和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并確保每一個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盡享Life Is On。
我們提供能源與自動化數字解決方案,以實現高效和可持續。我們將世界領先的能源技術、自動化技術、軟件及服務融合于整體解決方案之中,服務于家居、樓宇、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和工業市場。
我們致力于打造有意義、包容和賦能的企業價值觀,并承諾讓這個開放的,全球化的,創新的生態圈釋放無限可能。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